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網站公告-防災簡介:有關「防災教育」之相關能力指標-桃園市防災教育輔導團-校園防災教育


發佈者:管理員 / 發佈時間:2014-12-24 / 內容狀態:啟用中

領域

序號

指標內容

 

 

 

 

1-3-4

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4-1

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4

探討區域的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

1-4-8

評估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7-3-5

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9-4-5

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如環保、飢餓、犯罪、疫病、基本人權、經貿與科技研究等),分析其因果並建構問題解決方案。

 

 

 

 

5-1-1

分辨日常生活情境的安全與不安全。

5-1-2

說明並演練促進個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並演練處理危險和緊急情況的方法。

5-1-4

認識藥物及其對身體的影響,並能正確使用。

5-2-1

覺察生活環境中的潛在危機並尋求協助。

5-2-2

判斷影響個人及他人安全的因素並能進行改善。

5-2-3

評估危險情境的可能處理方法及其結果。

5-3-1

評估日常生活的安全性並討論社會對促進個人及他人安全的影響。

5-3-2

規劃並參與改善環境危機所需的預防策略和行動。

5-3-3

規劃並演練緊急情境的處理與救護的策略和行動。

 

 

 

 

 

1-1-4-1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

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1-2-5-3

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2-1-1-2

察覺到每種狀態的變化常是由一些原因所促成的,並練習如何去操作和進行探討活動

2-1-3-1

觀察現象的改變(如天氣變化、物體狀態的改變),察覺現象的改變必有其原因

2-2-3-1

認識物質除了外表特徵之外,亦有性質的不同,例如溶解性質、磁性、導電性等。並應用這些性質來分離或結合它們。知道物質可因燃燒、氧化、發酵而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和溫度、水、空氣等都有關

2-2-4-1

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3-4-1

長期觀測,發現太陽升落方位(或最大高度角)在改變,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2-3-4-2

認識天氣圖上的高、低氣壓線、鋒面。觀察(資料搜集)一個颱風的興衰

2-3-4-3

知道溫度高低不同,使水的存在形態改變,是形成霜、露、雲、雨、雪的原因

2-3-4-4

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2-4-3-3

探討台灣的天氣,知道梅雨、季風、寒流、颱風、氣壓、氣團、鋒面等氣象語彙,認識溫度、濕度及紫外線對人的影響

 

 

 

 

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週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2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2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的發生。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4-4-2

分析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議題

序號

指標內容

 

 

 

 

 

1-2-2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2-2-1

能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2-2-2

能持續觀察與記錄社區的環境問題並探究其原因。

2-2-3

能比較國內不同區域性環境議題的特徵。

2-3-2

認識經濟制度、傳播、政治組織與環境管理行為的互動。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3-2-2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了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

3-3-1

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3-3-3

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3-3-4

能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

4-2-1

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式

4-2-3

能分析評估國內區域性環境問題發生原因,並思考解決之道。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4-3-1

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4-3-4

能運用科學方法研究解決環境問題的可行策略。

4-3-5

能運用科學工具去鑑別、分析、了解周遭的環境狀況與變遷。

5-1-2

能規劃、執行個人和集體的校園環保活動,並落實到家庭生活中。

5-2-1

能具有參與調查與解決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經驗。

5-3-1

參與學校社團和社區的環境保護相關活動。

5-3-2

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內文可瀏覽群組:
註冊會員 訪客

:::
右方浮動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