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網站公告-防災簡介:氣候變遷-桃園市防災教育輔導團-校園防災教育


發佈者:管理員 / 發佈時間:2014-12-02 / 內容狀態:啟用中
  • 氣候變遷序曲

氣候變遷是指地球氣候長時間內的整體改變,不僅僅只有溫度的變化。影響的因素很多:包括火山噴發或是週期性的太陽活動等。但是目前影響氣候變遷甚鉅的因素則是人類所排放能使氣溫上升的溫室氣體。

回顧人類的歷史,地球氣候的變遷起自於數千萬年來自然事件的發生。但今日,人類的活動卻嚴重地影響地球氣候,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全球經濟產生巨變,帶動能源與自然資源大量消耗,尤其是化石燃料與森林,打亂自然環境系統的碳循環。溫室氣體迅速地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氣體攫住了應散發到太空中的熱,使得原來的溫室效應更加強化,導致了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全球溫度的上升會使得海平面升高、改變降雨量及某些地區的氣候。區域性的氣候變遷會改變森林、農穫量及水供應量並威脅人體健康、危害鳥類、魚類甚至其他更多的生態體系。沙漠也許會向現存的平原擴展、而一些國家公園的獨特景象將消失殆盡。

        氣候變遷攸關各國永續發展和人類物種的存續,係邁入二十一世紀所面臨之之艱鉅挑戰,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正急遽惡化,世界各國均普遍意識到對抗全球暖化、水資源、環境汙染、氣候變遷等相關議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地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指標性觀測證據有: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全球多處冰河與冰山面積縮減、全球大氣溫室氣體含量增加等四項,其中以溫度的觀測資料最長最密也最準。

附圖資料來源為英國氣象局和東安格利亞大學(HadCRUT4)、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氣候資料中心(NOAANCDC)和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研究所(NASAGISS)的三個主要全球溫度監測數據平均。

聯合國世界氣候組織(WMO)和IPCC的估計全球平均氣溫在2013年較長期(1961-1990年)平均水平高出0.5°C±0.1°C。

而HadCRUT4的數據顯示,整個2013年的估計較長期(1961-1990年)平均為14.0°C高出0.39°C和0.59°C之間,以平均估算的話是0.49℃。

這意味著,2013是有記錄以來十大最暖年,我們也可以發現2000年-2009年是全球氣溫有儀器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

全球平均氣溫只是讓更多的人相信世界正在變暖的眾多指標之一-包括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北極海冰減少-。氣候模式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工具,幫助我們了解過去的變化和預測溫度可能在未來有所改變。

那麼,為什麼全球平均溫度會有不同的預測?好吧,我們知道,由於缺乏長期的觀察極地緯度的網站,HadCRUT4低估了北極氣候變暖在最近幾年加快的因素。

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目前地表變暖的停頓和自然變化是與全球海洋有極度相關的,因為它們從大氣中吸收了熱量,海平面的熱和深海之間的交流似乎已經導致至少一部分在表面變暖的停頓,此一觀察表明,太平洋可能起著關鍵作用。我們可以找出更多的太平洋海溫升高的證據。

然而,太平洋海溫升高吸收了地表平均溫度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升高的海溫導致全球洋流紊亂、天氣系統改變,帶來的是極端天候更加頻繁的出現。

內文可瀏覽群組:
註冊會員 訪客

:::
右方浮動選單